为什么狗咬人狗会死吗?

简阳丞简阳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........他要是敢再说一句脏话,我就让他尝尝被狗咬的滋味!” 小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否知道这句“谚语”的真实性呢? 肯定是不知道的,否则也不会这么理直气壮地让“尝一尝”。 其实,不仅是小孩子不知道,很多成年人口中也会经常蹦出这么一句话来,但说完就完了,也没有真下意识觉得这句话能成真。 为什么会这样? 因为这是一句典型的“悖论(paradox)式谚语(proverb)”——用看似合理的逻辑推理却得到个根本不可能成立的结论。

在讨论“狗会不会咬人”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“以牙还牙”。 以牙还牙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两种不同含义的词。 前者是形容“你用凶狠的态度对待我,我也不客气”,后者指的是“你用什么方式对待我,我也用什么方式对待你”。 从字面含义就能看出,以牙还牙强调的是“以暴制暴”,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身上的“道”并不是指暴力手段——虽然很多时候,我们以暴制暴了。

那么接着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像谚语所说的那样——“恶语相向就会受到恶言相报”、“你怎样对我,我也会怎么对你”。 假定A骂了B一句“傻逼”,那根据以上定义,B可以骂回去一句“傻逼”。 但如果双方都不肯吃亏,一直重复这句话,“傻逼”“傻逼”地下去,最后是不是变成了两个“傻逼”在吵架了呢?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。 所以,A骂B一句“傻逼”之后,一般就不会再重复这句话了。 如果A继续对B谩骂,要么是用别的词语代替“傻逼”,要么是换其他的话题。因为A明白,继续和B重复同样的话“以牙还牙”是没有尽头的,最后只能两败俱伤。

其实,语言的发展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,生活中往往存在无数这样的“悖论式谚语”。 之所以很多人难以区分这些含混不清的语言表达,往往是因人为设置的语言壁垒——当人们只使用母语时,通常会无意识忽略语言间的差异性,把本来明显不成立的语法规则误认为正确,从而形成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。即使你说的是母语,也请思考一下,你认为你在汉语中的表达是不是真的符合现实情况的。 再者,当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存在时的区别性并不明显,需要大量练习才可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准确的路径。这也就导致了语言的习得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而且很容易出错。 当你发现你和你身边的人说了一个貌似正确的“悖论式谚语”时,请你不要急于认同,请先确认一下,这个“谚语”说的真的是现实情况吗?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